33地图-→ 巴中巴州区地图[切换城市] 
巴中地图 辖区: 【平昌地图 | 南江地图 | 通江地图 | 巴州地图】 其他:【百度】 【公交查询】 【搜狗】 【google】 【图吧】 【城市吧】 【更多】 【友链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 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 地图。

什么是三维地图

三维电子地图,或3D电子地图,就是以三维电子地图数据库为基础,按照一定比例对现实世界或其中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三维、抽象的描述。网络三维电子地图不仅通过直观的地理实景模拟表现方式,为用户提供地图查询、出行导航等地图检索功能,同时集成生活资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虚拟社区、出行导航等一系列服务。

1.如何查询4S店维修保养记录?(详情)
2.如何查询保险公司理赔记录?(详情)
3.如何查询车在哪个保险公司投保?(详情)
4.如何查询车型年款信息(高低配)?(详情)
5.如何查询出厂配置参数生产日期?(详情)
6.如何查询车牌号车架号和发动机号?(详情)

巴中市巴州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是巴中市一区三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东连通江、平昌县,南接仪陇县,西邻阆中、苍溪县,北界南江县。幅员面积2562平方公里,耕地86.92万亩,辖3个城区街道办事处,48个乡镇,81个居民委员会,233个居民小组,798个村民委员会,4829个农业社,总人口129.24万,其中农业人口109.14万。

编辑摘要

巴州区 - 巴州概述

巴州区巴州区
巴州自然风光引人入胜。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   107°7′,北纬31°31′~ 32° 4′,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日照时数1462小时,降水量1119毫米,无霜期275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冬暖、春旱、夏热、秋凉。最高海拔1460米,最低海拔301米。全区森林面积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5.88%,境内已发现鸟类30多种,兽类20多种,鱼类20余种。座落在城郊的南龛山,树木葱茏,花草争艳,已开辟成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距市区17公里的枣林乡阴灵山,占地面积5000余亩,山势峥荣,顶峰三面悬岩,唯一通幽,古树奇石遍布山间被誉为“川北胜秀”。由老土地、四方碑、天马山、五马槽四大景区组成的南阳森林公园,每个景点雄险秀丽,苍松翠柏,千姿百态,荒美幽古,犹如仙境。拥有水面6000余亩的化湖水上公园,四季湖水盈盈,碧波荡漾,是难得的水上娱乐世界。“秀翠巴南”的顶山寨、奇峰突兀,古树参天。人称高峡出平湖的龙洞沟水库,中外驰名,乘舟荡游,令人心旷神怡。优美的自然风光,构筑了川东北旅游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巴州区 - 自然资源

巴州区巴州区
巴州,被誉为镶嵌在大巴山南麓的绿宝石,是一块资源富集的宝地。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等10多种粮食作物,年粮食总产达60万吨以上,猪、牛、羊肉年产量10万吨以上,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猪牛羊肉产量百强县”之一;盛产柑桔、生姜、蘑菇、白蜡等500多种经济产品和川明参、芦笋等10多种特色产品;集医疗、食疗于一体的古之贡品川明参年产量达2万吨以上。特产银杏、天麻、黄柏、杜仲等200多种名贵中药材,年产量1万吨以上,是秦巴山区主要的中药材基地。食品、医药、纺织三大支柱产业和芦笋、川明参、生猪、玉米、蚕丝、渔业六大主导产品已初具规模。工业门类齐全,有国有中型企业5家和小型加工企业400多家,工业产品1050个,创部、省名优产品150人,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常年剩余劳动力达30多万个。

巴州区 - 历史沿革

巴州区巴州区
古代巴州

公元91年(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分宕渠北境置汉昌县;公元505年(北魏正始二年),于汉昌县治置大谷郡;

公元514年(延昌三年),于大谷郡北置巴州。其后州郡更迭,至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改州县,多为二级行政中心。在今巴州镇,置县1895年,建州1233年,设郡125年。梁代后期辖地最宽时,巴州领归化、哀戎、遂宁、义阳、木门、北水、伏虞、义安、隆城、梓潼、东宕渠、新兴、景阳等13郡,梁广、曾口、其章、始宁、平川、义阳、伏强、池川、难江、宣汉、安固、仪陇、大寅、相如、朗池、安汉、汉初、宕渠、绥安等19县,其境域除拥有整个巴河流域外,还南接今南部县,西南有今蓬安全部,并延伸至南充、武胜等,总面积22730平方公里。

巴中的解放揭开了巴中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老区人民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畸形发展起来的巴中,使巴中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民国时,巴中只有酿酒、制糖、纺纱、织布、土陶、土纸、铸铧、石印、笔墨等手工作坊。解放后,通过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其后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有电国力、煤炭、机械、食品、纺织、印刷、医药、建材、皮革、化工、缝纫、造纸、橡胶、塑料、金属制品等行业30余个。

特别是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巴中人民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巴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巴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革,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食品饮料、建材、丝绸纺织、制药等已发展成为巴中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巴中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极大比重。

巴中建市

公元91年(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分宕渠北境置汉昌县;公元505年(北魏正始二年),于汉昌县治置大谷郡;公元514年(延昌三年),于大谷郡北置巴州。其后州郡更迭,至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改州县,多为二级行政中心。在今巴州镇,置县1895年,建州1233年,设郡125年。梁代后期辖地最宽时,巴州领归化、哀戎、遂宁、义阳、木门、北水、伏虞、义安、隆城、梓潼、东宕渠、新兴、景阳等13郡,梁广、曾口、其章、始宁、平川、义阳、伏强、池川、难江、宣汉、安固、仪陇、大寅、相如、朗池、安汉、汉初、宕渠、绥安等19县,其境域除拥有整个巴河流域外,还南接今南部县,西南有今蓬安全部,并延伸至南充、武胜等,总面积22730平方公里。

巴州区巴州区
解放后,巴中划归达县地区(今达川地区和巴中地区)。1993年7月5日,巴中成立巴中地区。2000年12月28日,经批准巴中撤地设市。始为巴中市。

近代巴中

民国初期,曾一度成为鸦片集中产区,吸引外省外县不少客商,带来百货、布匹、日杂用品、金银玉器,城内大小街巷,整日熙来攘往,白马井码头“白日千人拱手(指推船者),夜晚万盏明灯(指船上灯火)”。随后,相继开办的有“复兴和”、“庆丰泰”、“德荣祥”、“信义源”、“衡昌”、“宏大”等商号。

1950年,巴中这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川陕革命苏区城市获得解放,开始新生。
2000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准:(1)撤销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设立地级巴中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巴州区。(2)巴中市设立巴州区,以原县级巴中市的行政区域为巴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巴州镇。

2000年,巴州区辖21个镇、55个乡。 

巴州区辖4个街道、23个镇、25个乡: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回风街道、江北街道、巴州镇、清江镇、兴文镇、水宁寺镇、恩阳镇、曾口镇、梁永镇、渔溪镇、三河场镇、青木镇、鼎山镇、大罗镇、玉山镇、茶坝镇、观音井镇、花丛镇、柳林镇、下八庙镇、化成镇、三汇镇、上八庙镇、三江镇、枣林镇、光辉乡、花溪乡、大和乡、白庙乡、关渡乡、金碑乡、羊凤乡、凤溪乡、龙背乡、三星乡、关公乡、舞凤乡、双胜乡、群乐乡、万安乡、尹家乡、九镇乡、兴隆场乡、石城乡、平梁乡、凌云乡、寺岭乡、梓橦庙乡、玉井乡、义兴乡。

巴州区 - 人口情况

巴州区巴州区
巴州区,总面积2566平方千米。总人口129万人(2004年)。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18586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巴州镇146684清江镇21620兴文镇21056水宁寺镇21944恩阳镇46282曾口镇17471梁永镇22772渔溪镇15862三河场镇15194青木镇20452鼎山镇16541大罗镇16995玉山镇15318茶坝镇19483观音井镇11101花丛镇20230柳林镇18636下八庙镇12719化成镇17434三汇镇15219上八庙镇17429玉堂乡11730光辉乡14903花溪乡12857大和乡12074中兴乡11988白庙乡9177关渡乡9023奇章乡11322三江乡17979白云乡8840金碑乡11429店子乡11211甘泉乡11186芦山乡8359果敢乡12719羊风乡11813风溪乡17495龙背乡9020独柏乡5855三星乡12060同乐乡9251天官乡9930关公乡13178舞凤乡7767双凤乡11099金山乡8013双胜乡18682群乐乡14774万安乡13964乐丰乡11702来龙乡13620镇庙乡15262尹家乡12004磨子乡8999和平场乡10833九镇乡11920酒店乡12765明扬乡13373兴隆场乡16742石城乡18358司城乡13876福星乡10532青山乡11411枣林乡15884平梁乡13686东兴场乡10846凌云乡10596寺岭乡6928南阳乡4661柳岗乡7552石门乡8348金光乡9524梓桐庙乡7843玉井乡10176义兴乡13131江北管蚕会虚拟镇17150 。

巴州区 - 经济建设

巴州区巴州区
一、关于“十一五”期间巴州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横向比较,在全省仍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并且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呈继续拉大的趋势。全区GDP总量在全省181个县(市、区)中排在第50位,而人均GDP却排在第120位,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在第130位,其它一些经济指标也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并且我们还面临着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基础设施滞后、区位优势不明显、发展基础薄弱等诸多困难和矛盾,将极大地影响和制约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纲要》也全面、准确地分析了我区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纲要》认为,目前面临着较好的发展形势,“外资西移、内资西进”的态势明显,为我们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好机遇;国家对西部和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我们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广巴高速公路、乐巴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发展的瓶颈制约将得到极大缓解;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资源,使我们具有的比较优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面临的发展形势比较好。

二、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纲要》围绕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环境友好、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新巴州”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

关于经济发展目标。“十一五”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预期11%,力争达到12%,到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85.1亿元,常住人口人均GDP实现8736元,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41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1%。

关于产业发展目标。2010年,全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8.8亿元、17.5亿元和38.7亿元,三次产业比预期调整为35:20:45。

关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目标。《纲要》强调,要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基本建立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和医疗求助体系;帮助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越温脱贫和低收入人口改善条件增加收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促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巴州区巴州区
三、关于“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推进小康进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把加快社会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要培育新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做大做强优质粮油、果蔬、劳务等特色支柱产业。二要营造新环境积极推进农村“五改三建”工作,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生活质量。三要建设新设施。全面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完善城镇功能。四要事业新发展。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完善农村困难群体救助体系,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保障农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五要培育新农民。大力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移风易俗教育工程,发展小康文化村和文明示范户,使广大农民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民,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只要建立新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建立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十一五”期间,启动30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力争建成150个,农村“四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农产品转化率达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12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一要加快交通建设。要积极配合市里完成广巴高速公路和乐巴铁路建设任务。完成区内所有省道改造,全部达到二级路标准,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村村通公路。二要加快城镇建设。按照“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构建“中心城市面上——重点城镇——一般城镇”的“一心多级”网格化城镇本系,形成以巴城为中心,以恩阳、清江、曾口3个重点镇和25个中心镇人口达25万人。三要加快能源建设。以建设沼气为主,大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十一五”末户用沼气池达5.5万口。全面完成农网改造,推进城市民网改造,努力提高供电能力。四要加快通信建设。建成覆盖率达98%以上的广播电视覆盖网和高质量、多功能、大容量的综合信息网。五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库河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新增恢复灌面10.2万亩,新增蓄水5493万立方米,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7万人。实施“沃土工程”、“金土地工程”,抓好土地整理项目。

巴州区巴州区
实施工业兴区战略,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区产业发展要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实施工业兴区战略,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农业是基础产业,是工业发展的依托。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优质粮油、果蔬、中药材、蚕桑等农产品基地,优质肉猪、肉牛、禽兔等畜产品基地及优质林产品基地,实施良种工程、食品安全工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人才培训工程等四大工程。

工业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工业化水平低是我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工业的发展是决定巴州区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主要支撑。要着力培育骨干产业,立足现有工业基础和优势资源,做大做强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医药加工、机构制造等产业。要努力培植重点企业,进一步盘活现有企业存量,努力扩大增量,加快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大企业和企业集群,要抓好招商引资工业项目,争取政策性项目,增加工业发展投入。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服务业的发展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要全面提升旅游经济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围绕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两条主线,以生态为基础、文化为灵魂、市场为导向,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壮大支柱产业,改善软硬环境,努力建设川陕旅游经济区和旅游辐射区。要发挥区域中心优势,加快交通运输、商品交易、餐饮娱乐、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消费经济的拉动作用。

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巴州。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巴州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序的重要保证。《纲要》突出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就业与劳动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人才开发等社会事业发展。一要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教育布局,扩大教育供给。二要切实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快图书馆、文化馆、宴阳初博物馆、乡镇文化体育站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搞好文物保护和管理。三要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公共卫生、城乡卫生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区人民医院、三医院达到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标准,乡镇卫生院实现“一无三配套”。四要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十一五”末全区总人口控制在132.3万人以内。五要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社会救助、最低生活

巴州区巴州区
保障、医疗救助和优待抚恤安置保障体系。六要围绕产业发展培育人才,建立激励机制引进人才,创造发展环境留住人才,“十一五”末,全区各类人才达3.2万人。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环境建设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抓好工业污染源、城镇污染源和农村污染源的控制。加强废物综合利用,抓好清洁能源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

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关键在党的领导,关键靠人去落实。为此,《纲要》就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驾驭全局、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务实创新的能力,为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巴州区 - 巴中皮影

“皮影戏”属于“傀儡戏”,最早出现于周代偃师的“木人歌舞”和汉时陈平的“刻木为美人”。“皮影”称“平面傀儡”,经汉代巫师的“弄影还魂术”发展成“弄影戏”。 据《巴中县文化志》记载:“川北地区早在宋代就有皮影戏。”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巴中县(今巴州区)共48个乡场就有68个皮影剧团,清杠渡(今清江)就多达3个,而且全县有13个皮影雕刻作坊,可谓中国皮影艺术之乡。    

巴州区巴中皮影
巴中皮影,在今天仍是巴山人民,特别是农民请得起的民间小剧团。演出的灯调唱腔是巴山地区地地道道的民间音乐,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斩巴蛇》、《牡丹灯》和《四下河南》等巴中皮影皮雕工艺是研究巴山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史料。巴中皮影的人物造型也有独特之处,如“马盔”的造型原于巴山民间门神的造型艺术,这在全国其它地区皮影中十分少见。它在雕刻制作上,由传统的、无法更改的“皮格子”,改进为可按人物造型需要进行修饰的“纸格子”。其雕刻工艺的精细程度、色料的选择、亮油的加工制作等专业技术,真正达到了雕镂精巧,五色妆染,不被鼠咬,可保持200年不变色。

1949年,巴中皮影剧团有68个,上世纪80年代有19个,而现在只有3个了。一口还叙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集民间传统戏剧人物、皮雕工艺和千古流传故事的演出———巴中皮影戏已千岁“高龄”。在市场化和随之而来的产业化浪潮中,一直在田间地头展示“用武”之地的巴中皮影戏,经历了几次有趣的城市之旅。兴奋,荣耀,还有对未来命运的迷茫和执着,或许是传统文化普遍现状的一个典型样本。

巴州区 - 旅游资源

巴州区红色旅游图
巴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筑起了一道在川东北旅游线上新的风景线。

名胜古迹遍布城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位于市区和城周的汉将严颜墓、南宋御元的平梁城、唐代章怀太子墓,常有游人探踪抒怀;造型典雅、气势雄伟的魁星楼、凌云塔,而今作为新的旅游景区。唐太子李贤北望长安的“望王山”,是人们怀古论史、“谈天说地”的休闲场所。据统计,分布在全市城乡的文化古迹、遗址100多处,已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历史文物异彩纷呈。城周东龛、南龛、西龛、北龛及水宁寺等处共有石窟283龛,佛像3900余躯,始创于隋,继盛于唐,雕刻玲珑,规模宏大,皆为省级和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城南2公里处的南龛石刻造像和城东的水宁寺磨岩造像,蜚声海外,近年来先后接待了来自国内从事美学、史学研究的专家和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考察研究的学者200余人。    

将帅故里新景亮丽。川陕革命根据地巴州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当年红四方面军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留下了众多的战斗遗址和珍贵的革命文物。近些年来,在洒满红军鲜血的土地上,一处处昭示历史、激励后人的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已成为了

巴州区巴州区

富有时代精神的旅游圣地。在巴中城南有邓小平亲笔题写馆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用数百米的展线和珍贵的文物再现了苏区当年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城北清江镇当年川北地下党培育革命干部摇蓝的“奇章楼”,保存完整,已成为培育农村新人的课堂;雄居南龛山顶的“将题碑林”,在大巴山竖起了一座新的时代丰碑;在巴城市区,川陕苏区特别市、川陕苏区红军四方面军政治部旧址等遗址,已成为留给后人的永久性物质、精神财富。这些都将成为“重走长征路,将帅故里游”旅游线上的明亮景观。  

自然景观醉留游客。巴州山川秀丽,有着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距城仅十多公里的阴灵山占地5000多亩。道教文化的传入,使这座海拨1400多米,有着参天古木和奇趣奇石的山峰名扬四方。近年,该山又荟萃了海内外1300多名书法家的手迹,建起了列为全国四大碑林的“灵山书法碑林”,使灵山名播海外;距城30多公里,面积1.8万亩的省级南阳森林公园,珍禽异兽遍地,四季景色独特;距城10多公里有着4500多亩水面的化湖,正以“水上世界”的优势,向外界提供了一方理想的游乐场地。

巴州区 - 城乡建设

巴州区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巴州区在新农村建设中高度重视产业培育,各项目村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连片开发、集中布点”的原则,立足区域自然条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培植增收骨干产业。共新建优质果园592亩,发展牲猪3.2万头,培植优质蔬菜186亩,新植药材80亩。金碑乡五通桥村坚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实施、大规模发展”,建成片果园350亩;梁永镇石垭村正确引导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建设规模蔬菜基地76亩;巴州镇南垭庙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养殖大户48户,发展牲猪3120头,为稳定增收致富夯实了基础。

防汛工作

进入汛期,巴州区立足抗大灾、防大汛,结合本地实际,超前安排,精心部署,采取五条措施扎实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一是加强防汛值班。在汛期内,全区各级干部24小时值班,保持24小时信息畅通。二是强化督促检查。实行区级领导包片、区级部门联系乡镇、乡镇干部驻村的办法,对各乡镇、各防汛重点部位的防汛工作进行全面督促、检查,发现隐患,现场办公,及时解决。三是发布雨情信息。采用传真电话、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将雨情水情信息传送到各乡镇、村组、防汛重点部位、所有农户,提早做好防汛准备工作。四是启动防汛预案。根据气象预报信息,适时启动防、抢、撤预案,及时撤离洪水威胁区域群众,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五是严肃防汛纪律。区纪委、监察局对防汛工作随时进行突击检查,对擅离职守、漏岗脱岗的人和事及时进行通报和处理。

巴州区巴州区
整治公路

唐巴路,巴水路是市区出巴的主要通道,由于部分场镇过境路的基础较差加上干线路车流量大、重车多,场镇过境路损坏严重。过境路的整治既保障了出巴通道的畅通,又关系到巴中对外形像,更关系到场镇居民的居住环境,农民群众的集市交易,对场镇过境路进行整治十分必要。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场镇过境路整治工作,决定由市区共同努力对唐巴路,巴水路的恩阳镇、柳林镇、下八庙镇、兴文镇、水邻寺镇五场镇过境路全面整治。

五场镇过境路全面整治概算资金1100万元,坚持市区合力建设,由市交通局负责资金的筹集,巴州区委、区政府负责施工的组织;优化施工环境,市区交通局指派专人加强质量的监管和技术的指导,保证建设质量。日前,市区交通部门组织专人对五个场镇道路进行摸底并制定了设计方案。各乡镇已开始对损坏路段的清挖和配套管网的铺设。整个工程计划在7月中旬全面完工。

巴州区 - 惠民行动

“十大惠民行动”是省委、省政府“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四川”的重大决策。省、市“十大惠民行动”目标任务下达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坚持“富民为先、利民为要、安民为重、亲民为本”,推动惠民行动有序、扎实开展。

巴州区从解决群众“最急、最难、最怨、最盼”问题抓起,以解决农村“四难”为重点,实施了农村交通建设、教育资助、医疗保障、就业促进、最低生活保障、扶贫解困、农村安居、安全饮水、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生态环境保护“十大惠民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巴州区巴州区农民
(一)交通建设掀起高潮。采取“项目带动、农民自筹、部门帮扶、社会捐助、政府奖补”的“五轮驱动”办法,掀起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高潮。通乡水泥路开工建设9条81公里,已竣工37公里,占市下达目标的46%;实施通村通畅工程21条83公里和通达工程96条267公里,分别完工119公里和263公里,分别占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43%、99%;计划新建乡镇客运站15个,已建成12个。玉山镇庆丰村,在大办交通中投入资金77万元,其中项目资金28万元,农民自筹29万元,社会捐助20万元,新建通村水泥路2.8公里。

(二)教育扶助扎实推进。从资金、校舍、师资、助学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上学难”,使全区24万名中小学生顺利入学,实现了人人有书读,无一超大班。一是健全救助体系。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春秋两季共为15.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3310万元,为近4万名贫困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落实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200万元。全区共筹集社会捐助资金130余万元,救助贫困学生3200余人,资助贫困大学生78名。二是改善办学条件。今年共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改扩建学校5所,新建校舍18360平方米,新建教室300余间,并采取委托办学等方式,解决城区新增学生入学6000余人。改造中小学危房10800平方米,购置教学设备价值600万元,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三是统筹调配师资。针对全区师资缺乏的现状,面向社会招考教师300名,充实到城乡缺编学校。并在区内统筹调配139名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四是提供“四热”服务。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建后勤生活基地1531亩,学生食堂13519平方米,小伙房187个,免费供应菜汤窗口247个,惠及33000名贫困家庭学生、6万名留守儿童和近20000名在学校吃饭的村校学生。供应学生热饭率达到100%,免费供应热菜汤率达到75%,免费供应热开水率达到83%。五是关爱留守学生。对全区中小学生逐一摸底,为6万余名留守学生建立了电子档案。在全区开展“1+1”关爱留守学生行动,2万余名机关干部职工成为“代理家长”,并落实“五个一”:每人一张关爱联系卡、每年家访一次、每学期谈心一次、每月与家长沟通一次、每周通电话一次,让留守学生切实感受到父母般的亲情和温暖。

(三)生活保障全面落实。城市低保人数已扩大到2.4万人,月人均补助68元,10月份调标后将超额完成人均补助70元的目标任务。农村低保达到2万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2500户4500名失地农民分别纳入城市、农村低保。将4955名农村“五保户”全部纳入供养范围,新增1491人,已从2007年元月起执行月供100元的标准。启动、新建、扩建5所中心敬老院,其中玉山、清江敬老院已竣工,并被省民政厅验收评定为二级敬老院。全区城镇养老保险达30789人,完成目标的89.1%。

巴州区巴州区
(四)医疗保障更加完善。一是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和救助制度。通过降低起付线、提高报费比例和封顶线、增加特殊门诊报费病种、扩大报销用药目录、实行保底报销、上浮特殊人群(五保户、残疾人、特困户)报销比例等措施,使参合农民得到更大实惠。目前,全区共有861565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8.6%,覆盖面100%,其中区级相关部门共资助3.6万名特殊困难群众参合资金36万元。参合农民就医门诊138337人次,门诊报费261.71万元,住院20455人次,住院报销补偿1571.03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度提高,其中报销1万元以上的有11人。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制定出台了《巴州区城市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农村大病医疗共救助5159人,人均救助269元。城市医疗共救助1478人次,救助总金额98万元,城市低保对象人均救助45元。救助贫困孕产妇374名,顺利实施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320例。二是健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建设西城、东城、恩阳、南坝、回风等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覆盖人群16万人,分别完成市下达目标的175%和133%,其中恩阳、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省卫生厅、民政厅评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含地名卫生院)实现了“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技术、设备、人员配套),60%的村卫生站达到甲级卫生站标准,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三是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全区农村卫生院药品、医疗器械全部实行集体采购、定点采购,区直医疗单位全部实行招标采购和网上采购。所有医疗机构实行了病人选择医生制、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和药品价格、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公示制。深入开展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整治和行业作风建设,全区医疗机构主动下调药品价格258余种,让利患者近150万元。

(五)饮水安全逐渐缓解。截止去年底,我区尚有36.67万人饮水不安全。今年,我区规划在巴州镇等38个乡镇的26个场镇、75个村兴建集中供水工程26处,分散供水工程3948处,解决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已完成集中供水工程19处、分散供水工程2880处,解决了2.7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目标82.5%。其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玉山场镇集中供水工程已安排资金110万元,全面进入施工阶段。

(六)安居行动步伐加快。年初,区民政局对全区无房户、危房户进行了摸底清理,建档建卡3464户,纳入今年计划重建、恢复的451户已全面实施,目前已完成315户。区残联安排资金25万元,对29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实施了重建帮扶。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20户,完成市下达目标的81%。计划新建沼气池3870口,已完成3314口,完成市下达目标的86%。

巴州区巴州区
(七)扶贫解困稳步实施。一是新启动扶贫新村21个,改善了14567名低收入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成市下达目标的97.2%;解决了4381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完成市下达目标的97.4%。二是就地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4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亿元。三是实施阳光培训3160人,扶贫培训2148人,品牌培训4500人,三项培训获证16800人,分别完成市下达目标的90.3%、90.5%、84.3%;培育科技推广大户10600户,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9.7万人次,分别完成目标的106%、110%。

(八)就业促进拓展有力。通过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开辟异地就业渠道、鼓励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购买公益性岗位、组织集中招聘活动、加大劳动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大就业促进力度,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217人,完成目标100%,登记失业率为4.4%;购买公益性岗位297个,完成目标149%,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17人,占市目标98%。实施农村就业培训9432人、再就业培训1613人,直接组织劳务输出1456人。

(九)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一是整治小街小巷。对老城区12条小街小巷进行全面整治,其中北门街、中城南街、印盒路、肖家巷、临学巷、土星街、小桥东路、东岳庙街、大东内街等9条小街整治全面完工。钟鼓楼步行街、南池北路步行街、南池中路拓宽、罐头厂大门路正抓紧施工,预计10月底全面竣工。二是治理场镇污染。枣林污水处理站已投入100多万元,预计10月中旬完成主体工程,12月份投入使用。三江镇通过联户建化粪池的方式已完成治污工程量的80%。拟定了恩阳镇污染治理方案,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复。三是治理重点污染企业。省市下达我区的重点挂牌企业治污3家(佳兴养殖场、水泥制品厂、川北玻璃厂),现已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四是推进林业“两大工程”。共落实森林管护责任面积131.3万亩,完成目标100%;天保公益林建设完成1.5万亩,完成市目标的107%;对历年退耕还林面积9.2万亩进行了全面摸底,对面积不足、苗木保存率低的小班逐块造册登记,进行了全面补植,完成目标103.6%。五是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共完成20.8平方公里,占市下达目标的138.7%。同时,扎实开展了噪音整治、油烟污染治理、巴城饮用水源保护等行动。

(十)安置补偿逐步兑现。目前科技园已启动拆迁还房建设3.6万㎡,老城区已兑现拆迁还房14259.8平方米;兑现安置补偿费2600万元、征地费1181.74万元。

巴州区 - 发展规划

巴州区巴州区
进入新世纪全区人民将继续弘扬红军精神,发展“巴中经验”,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创造新的辉煌。“十五”期间坚持快速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城镇化为依托,以发展绿色食品,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突破,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建设特色产业基地,繁荣历史文化名城,打好经济强区基础,实现温饱向小康的跨越。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8.31亿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调整到44.9:16.8:38.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70元。着力实施六大发展战略:

一是经济结构调整战略。深度开发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名、优、特、新产品为龙头,技术进步为动力,实现由传统资源粗加工向高深精加工方向转变。

二是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战略。建立国有经济退出机制,加快城镇集体经济和农村集体资产改革,使非公有制经济占GDP和财政收入的比重达60%以上。

三是大力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建立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和技术服务新机制,扩大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普及面。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巴州区巴州区
四是大力发展绿色产品战略。发展以芦笋为特色的绿色食品业,棉纺为特色的轻纺业。狠抓蚕桑基地,实行茧丝绸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以红军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

五是坚持大开放促大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多渠道宽领域推介项目,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品牌。利用外来投资7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0%。

六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到“十五”末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6%,巴河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巴城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

巴州区 - 巴州新闻

巴州区巴州区
巴州区劳动保障局规范劳动用工护民权

巴中市巴州区劳动保障局从2008年6月中旬以来,对城区民办医院、定点零售药店的劳动用工情况进行了集中检查。

执法人员通过问、看、访、查等方式检查用人单位招工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是否有职工花名册,看工资是否按时足额支付、是否存在收取或变相收取风险抵押金的违法行为、是否依法参加社会保障、职工工作时间是否过长、加班有无加班工资,同时检查内部规章制度是否合法。截至目前,共检查民办医院9家、定点零售药店19家,发放宣传资料150余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110人次,涉及劳动者164人(其中退休人员19人),帮助20家用人单位完善了内部规章制度,对未依法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下达了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督促10个单位签订劳动合同111份、7个用人单位参加养老保险,对3户到期仍未按要求整改的用人单位将依法处理。

购置补贴政策促巴州区农业机械发展

2008年以来,巴中市巴州区农机局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械推广力度。据统计,截至7月25日,全区农民和农机专合组织购置各种补贴农机具584台,其中拖拉机10台、耕耘机502台、联合收割机2台、插秧机2台、植保机械68台。全区已使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0余万元。



 
中国3D地图网(www.33map.net),汇集E都市三维地图、都市圈三维地图、百度地图、搜狗地图、城市吧地图、google地图等多家地图,方便您根据需要选择适合你的地图进行查询;三维地图通过三维实景模拟的表现方式,网站无缝集成了城市电子地图、三维电子黄页、生活资讯、电子政务、 同城电子商务、同城交友、虚拟社区等服务内容。该平台是以一种全新的人性化WEB界面表现,为城市百姓的生活、工作、旅游、出行参考、网上办事、网上创业等活动提供便捷的解决方案;为城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商家企业提供面向市民宣传互动的快速通道,从而更方便地实现电子政务、地图查询、黄页查询、电子商务、推广宣传等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